灰卡適用於手持測光表、TTL單反照相機及帶有測光的旁軸式照相機。使用灰卡是拍照高質量相片的確保、是拍照師的必備工具。那麽,灰卡到底有什麽用呢?本文根據實際情況,詳細介紹了灰卡的作用。
將測光表設置到丈量反射光功用(取掉白色反射罩)。為能取得精確的測光數值,應確保灰卡與被攝物的光照來自同一方向。測取數值時應確保測光表與灰卡的間隔在15厘米以內,並應防止其它較亮的光線反射到灰卡上,或將自身的陰影投射在灰卡上。測取影室光時,應將灰卡置於被攝體的正麵並盡可能接近被攝體。一起旋轉灰卡的灰色麵,使灰卡、照相機與光源之間構成必定的夾角和仰角。
夾角通常為30°-45°度的等腰三角形,灰卡的朝向應為正對相機與主光源之間夾角的1/3處。常用的燈位是副光應更接近相機的光軸。
在天然光下能夠把灰卡放在被攝物體的方位,也能夠放在照相機的方位測取數值。但有必要確保灰卡上所得到的光照強度與被攝物體的光照強度相一致。假如遇到天陰或在光線較弱的環境下拍照,能夠運用天空散射光、便攜式外景燈或反光板等作為光源來測取曝光數值。
為使曝光愈加精確有時在測取數據後還應對照相機光圈或速度值進行調整。
假如被攝物體色彩較深且色彩十分暗,為添加暗部層次應開大1-1/2光圈;假如被攝物體色彩較淺或較亮時應減小1-1/2級光圈。正常反差的景象無需進行調整。但遇強逆光或反差比很大的拍照場景時,主張拍照師在此種狀況下選用包圍法曝光。
光比是主光加副光的全光照明強度與副光單獨照明時的照明強度之比。正常狀況下五顏六色相片的光比不該超越3:1;是非相片的光比不該超越5:1。假如超越這個份額將會致使畫麵色彩失衡和層次的丟失。
運用灰卡能夠斷定拍照場景的光比。斷定光比可按如下進程進行:
讀取主光數值-將灰卡置於被攝物體前並盡量接近拍照物,將主副燈火悉數打開(不包括逆向光源)。朝主光方向調整灰卡的受光視點,用測光表測取灰卡上的數值。在測光表顯示出最大讀數時將這個讀數記錄下來。
讀取副光數值-灰卡仍置於被攝物體前,將主光燈關閉並旋轉灰卡使之對準照相機鏡頭。用測光表測取灰卡上的數值並記錄下來。
取得了兩個數值的級差就可計算出場景光之比。下表給出的是運用全光和僅運用副光照明的照明強度之比。
灰卡能夠斷定相片的色彩平衡度。在拍照時將灰卡拍入畫麵的一角或將灰卡拍滿一幅底片。將衝擴後的相片與灰卡什物進行比對,就能簡單地通過雙眼或色彩分析儀判別出相片的色彩是不是平衡。
將灰卡的印象作為五顏六色擴印時的參照色。給灰卡拍照一張通明正片或負片,就能夠協助打印員在工作中斷定最佳的色彩平衡和密度。
給灰卡拍照底片的進程即是記錄場景光色彩的進程。光色彩的區別能夠直接致使在五顏六色打印中的濾光成果不同。
多數五顏六色膠片無法表現出肯定的灰度值。所以從肉色到中性色之間的色彩難以平衡。假如將灰卡打印成比中性色彩略淺一點,這麽便能夠確保一切打印相片的色彩平衡。
灰卡的印象是作為評估色彩密度的最佳中性參照物,它能通過視覺及色密度儀來判別是非底片、五顏六色底片、正片和打印相片的色彩密度。灰卡的中性灰色是斷定色彩平衡和底片密度的最佳色彩。
將灰卡置於所要翻拍物體的同一水平麵上,將測光表及照相機的感光度調到所用膠卷的感光度上,沿著相機光軸方向測取灰卡上的曝光數值。假如被攝物體至相機的間隔小於鏡頭焦距乘以8倍時,應思考因鏡頭延伸而使有用光圈的減少。此刻應對曝光量進行添加的調整。用 TTL相機能夠不思考添加曝光量。
通常攝像機都有主動白平衡功用,這盡管能夠應對大多數拍照場景。但在雜亂的光線環境下,主動白平衡功用並不能完全防止色彩的失衡。灰卡的白色麵能夠反射約90%的入射光。為取得愈加精確的色彩,運用手動白平衡功用測取白色麵就能處理這個疑問。
把攝像機白平衡設定在地點環境的檔位(室內或室外)。將攝像機對準灰卡的白色麵,然後按下白平衡鍵,攝像機便記錄下了這一數值。具有手動白平衡的數碼相機及膠片拍照機均可按上述辦法斷定雜亂場景的白平衡。檢查相機測光表
灰卡能夠測驗照相機測光表測取的讀數是不是精確。以下測定有必要確保測光表是精確的,並且測驗是在同一光線條件下進行。將測光表設定為丈量反射光辦法(取掉白色反射罩)。將測光表恣意設定一個速度值,如;1/60秒。然後對著灰卡灰麵測取讀數並記錄下來。
將照相機的速度值也設定到1/60秒並對灰卡灰麵測取讀數,假如照相機所測取的光圈值與測光表的光圈值一樣,則證實該相機的測光係統是精確的。照相機所檢查的數值與測光表的數值允差不能超越1/3個光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