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德拉作為國際單位製中七個基本單位之一,是唯一基於人類視覺生理特性的物理量單位,將主觀的光亮感知轉化為客觀的、可重複測量的科學標準。本文簡單介紹了發光強度的單位——坎德拉。

曆史定義的發展曆程
坎德拉的定義經曆了三個重要發展階段。最早可追溯到19世紀末,各國采用不同規格的蠟燭作為發光強度標準,如英國燭光、德國燭光等,存在明顯差異。1948年第9屆國際計量大會確立了第一個國際通用的坎德拉定義:在101325帕斯卡壓力下,處於鉑凝固點溫度(2042K)的黑體,在1/60平方厘米表麵積垂直方向上的發光強度。
2019年國際單位製修訂後,坎德拉采用了基於基本物理常數的定義方式。新定義將坎德拉與千克、秒、米等基本單位直接關聯,使發光強度的測量不再依賴具體實物基準。這一變革標誌著坎德拉測量進入了量子時代,實現了更高精度和穩定性。
視覺生理學基礎
坎德拉的定義緊密依賴於人眼的視覺特性。人眼對不同波長光的敏感度不同,國際照明委員會(CIE)製定的標準光度觀察者函數精確描述了這一特性。在明視覺條件下(亮度大於3cd/m²),人眼對555納米波長的綠光最敏感,將其靈敏度定義為1。隨著波長向藍端或紅端移動,靈敏度逐漸降低,如對450納米藍光的靈敏度降至0.038,對650納米紅光的靈敏度為0.107。
這種視覺特性通過光度函數V(λ)量化,將物理輻射功率轉換為光通量。最大光視效能K_m=683流明/瓦特對應於555納米光,其他波長的光視效能K(λ)=K_m·V(λ)。這種轉換關係使坎德拉成為連接物理輻射與視覺感知的橋梁。

國家基準的建立與量值傳遞
各國計量院通過絕對輻射計實現坎德拉基準。低溫輻射計測量激光輻射功率的不確定度可達10⁻⁵量級,結合V(λ)濾光片模擬人眼響應,將輻射度轉換為光度。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建立的坎德拉國家基準相對不確定度為2.1×10⁻⁴,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量值傳遞通過標準燈實現。一組特製鎢絲燈在特定電流下產生穩定的發光強度,通過精密電測和溫度控製,不確定度可達0.3%。近年來LED標準燈發展迅速,具有壽命長、穩定性高的優勢,正逐步替代傳統白熾燈。
工業測量與質量控製
照明行業使用分布光度計測量光源的發光強度分布。根據IESNA LM-79標準,測試距離需滿足點光源條件(距離>5倍光源尺寸),測量不同方向的光強值並繪製配光曲線。汽車前照燈測試是典型應用,ECE法規要求近光截止線區域亮度不超過0.7坎德拉,確保行車安全。
顯示行業使用亮度計測量屏幕亮度,以cd/m²為單位。手機屏幕亮度通常為500-1000cd/m²,HDR電視峰值亮度可達4000cd/m²。測量時需控製環境光影響,使用小孔徑探頭保證測量準確性。
照明工程標準
道路照明根據坎德拉值確定燈具配置。CIE 115:2010標準規定,快速路需要維持1.5cd/m²的平均亮度,均勻度不低於0.4。體育館照明要求垂直照度充足,電視轉播場地需達到1400勒克斯的照度水平。
建築照明中,不同功能區域有相應亮度要求。辦公室工作麵亮度標準為100-300cd/m²,美術館展牆亮度限製在150cd/m²以內以保護藝術品。這些標準都建立在坎德拉測量的基礎上。
安全與顯示應用
激光產品安全等級根據可達發射極限劃分,1類產品限值為0.39坎德拉。汽車顯示屏反射亮度需控製在1-10cd/m²範圍內,防止夜間駕駛眩光。飛機儀表盤亮度可調範圍1-1000cd/m²,適應不同光照條件。
影視行業使用坎德拉測量拍攝環境亮度。電影拍攝時,主體麵部亮度通常維持在100-500cd/m²,背景亮度根據需要調整。這些應用都依賴精確的坎德拉測量保證效果和質量。
主要不確定度來源
坎德拉測量不確定度主要來源於多個方麵:標準燈定標不確定度包括標準器本身和傳遞過程誤差,典型值0.3-0.5%;距離測量誤差影響顯著,距離誤差1%導致光強測量誤差2%;對準偏差導致方向偏離,需使用激光對準係統控製。
環境因素也會引入不確定度:雜散光影響需通過擋屏抑製,高質量暗室雜散光低於0.1lx;溫度波動影響光源輸出,實驗室需控製溫度變化在±1℃內;電源穩定性要求優於0.01%,使用穩壓穩流電源保證穩定性。
質量控製措施
建立完善的質量控製體係至關重要:定期進行儀器校準,分布光度計每年校準一次;期間核查使用穩定性好的核查標準,每月驗證係統性能;實驗室比對參與國際計量局組織的比對活動;測量係統分析評估重複性和再現性。
人員培訓與考核保證操作規範,所有測量人員需持證上崗。測量環境嚴格控製,溫度23±2℃,濕度50±10%,避免振動和電磁幹擾。這些措施確保測量結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