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用戶獲得樣品時,他們需要再現與樣品相同的顏色。此時,他們需要反複打樣。過去,通過人眼比較製作的樣品與標準樣品之間的差異。當允許範圍內時,將工藝移交車間生產。由於人眼的主觀因素,很難確定差異。此時,可以用色差計測量樣品與標準樣品之間的差異,並根據差異確定樣品的色差是否符合範圍,從而減少人眼觀測的不確定性。
使用色差計參與調色的最大好處是可以根據色差計提供的數據修改配方,更快更準確地完成配色任務。以下是一個例子
如果標準樣品的色坐標是
L*=74.40,a*=1.67,b*=23.80
將標準樣品的測量值設置為標準,然後測量樣品,得到樣品的結果
L*=74.39,a*=0.67,b*=20.30;dL*=0.01,da*=1.0,db*=1.50
參考以下色坐標圖
可以看出,在下次修改樣品配方時,應添加綠色(或紅色)和藍色(或黃色)。添加程度可根據試驗結果確定,並重複幾次,直到色差在允許範圍內。有經驗的用戶基本上可以根據色差計的值在2-3次之間確定配方比。
配方確定後,投入生產。由於生產中許多因素的變化,批量產品可能會出現顏色偏差。因此,為了調整生產過程,必須經常使用色差計來測量生產中的顏色偏差,以實現產品顏色的一致性
現在客戶通常提供色卡或樣品,因此在與用戶簽訂合同時,盡量保存實物作為標準。無論儀器多麽高檔,根據實際環境也存在偏差。國家顏色基準是標準白板和彩板,而不是儀器。